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共沉淀反应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共沉淀反应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元前驱体工艺流程?
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大、安全性能较好、价格较为低廉等优点,因而被广泛使用于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现广泛应用于小型电器、储能、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领域。高性能的三元正极材料离不开性能优良的前驱体材料,现有技术制备锂电镍基正极材料前驱体(实际是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简称三元前驱体)一般***用均相共沉淀法。
目前,三元前驱体的制备一般是单反应釜沉淀,分为间歇、连续两种工艺。间歇生产工艺是三元氢氧化物的成核、长大、陈化等均在同一个反应釜内完成,等到反应釜内物料满釜后,停机静置陈化一段时间,等前驱体浆料澄清以后,将上清液抽出,然后在继续加料,反复循环直至反应釜内物料达到指定粒度,然而,该工艺存在生产能耗高、生产效率低、批次之间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连续法工艺生产的前驱体存在二次团聚球表面一次颗粒不均一且存在微粉多、dmin(最小粒径颗粒)较小、球形度差等问题,且该类前驱体产品制备的正极材料容易出现循环性能差、易自放电、容量偏低等缺点。
cus是什么医学简称?
cus是三维超声cus是三维超声的医学术语缩写,是医学影像技术的一种,通过三维超声设备可以更清晰地呈现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以及异常情况,是常用的医学检查手段之一
除了cus,目前医学影像技术还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多种手段
分子式: CuS 中文名称: 硫化铜 英文名称: Copper sulfide 分子量: 95.61 熔点: 220℃ 性状:黑褐色无定形粉末或粒状物。 溶解性:极难溶于水,(25°C时Ksp为6.3×10^-36)[1]也难溶于硫化钠溶液和浓盐酸。溶于浓硝酸并被氧化为硝酸铜。 在潮湿空气中能被氧化而成胶态。导电性能优于硫化亚铜。加热至220℃分解成硫化亚铜。 8月5日在中国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成功用化学溶液方法合成出的硫化铜14面体微晶。这一发现,标志着我国特种微结构晶体构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因为其潜在应用前景在于可用作较大结构的构筑单元或用作在微尺度上包覆其他材料的载体。 硫化铜14面体微晶是中国科大俞书宏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合成产生的。俞书宏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们将硝酸铜和元素硫的乙二醇溶液在140°C的反应釜中进行长达一天的反应,然后通过离心收集所生成的黑色固体。最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确认发现了这一特种微结构材料。
腐植酸钠最佳配方?
原料成份与配比如下:煤∶水∶氢氧化钠∶硝酸=90~150∶1300~1800∶5~15∶0.5~1.5它是由以下工艺过程构成: (1)、将风化煤,或褐煤,或泥煤加入到粉碎机中,或用湿球磨粉碎,碎成粒度为1.5mm的颗粒;
(2)、将按上述比例的煤和水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再加入配制成1%溶液的硝酸,不断搅拌,充分反应约5~8分钟,开始加热,同时按上述比例配制氢氧化纳液,加入到反应釜中,不断搅拌直到液体沸腾10~15分钟后停止加热,反应时间需1~2小时,加热时蒸汽气压均为0.4Mpa;
(3)、等反应完毕后,将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先抽到一级沉淀池中沉淀,1小时后抽到二级沉淀池中沉淀12~24小时,沉淀的液体呈现挂手指状态的黑色糊状液体;
(4)、将黑色糊状液体抽入到预热池中预热,预热池中液体呈沸腾状为宜; (5)、从预热池中的液体自然流到烘干机半圆形接收桶内,滚动的蒸气圆桶在转动中烘干液体,烘干物是成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共沉淀反应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共沉淀反应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