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生产线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生产线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超过十年,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工厂的流水线本应当是机器人完成的,一些小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招聘年轻人从事流水作业,虽然增加了就业岗位,但是,由于流水线具有重复作业的性质,工人的技能是无法提升的。
因此,年轻人但凡有其它选择,最好不要从事流水线工作,要把眼光放远一些。试想,如果二十几岁就从事流水线工作,十年或者二十年后你的年岁已大,最主要的是什么技能也没有掌握,一旦流水线不生产,再找工作就会相当困难了。
我在魏桥纺织厂干了9年,在2001年进的厂,2005年辞职,当年又因为不想和女朋友分开就又回到纺织厂重新做,从学徒300元一个月到后来出徒800元一个月,满满到1000一个月,一直到2010年初才拿1500元一个月,整整近十年就娶了个媳妇,没用家里的钱,也没有赞到钱,这还是老婆只要了12000的彩礼,2008年结的婚,2010年添的老大感觉养不了家了,老婆在家带孩子,没办法辞职另外找出路了,我在厂里做机修工,修理纺织机的,最好的机器修过丰田和津田驹的喷气纺织机,由于做的布匹品种单一,只会几种的工艺调整,公司也不培训,感觉最好的10年浪费了,个人觉得在下学或者刚毕业的十到15年选择一个又成长又可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最重要,可能好多年不挣钱,甚至养活不了自己,但是只要能充实提高自己,坚持下来总会有回报的,千万别做没有能提升自己的工作
在流水线上工作超过十年的人,基本上与社会脱节了。
流水线上的工作是相当繁的,忙的你上厕所要有人顶位才能去在这种繁忙的岗位上工作十年,那是相当需要毅力的。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的人,基本上所有的理想都被忙忘了。
在工厂打工,不知从何时起,变成安逸、不思进取的代名词,提到工厂,立马就有这些关键词、流水线、长时间夜班,像猪食一样的吃食,只有没有任何技能的、安于现状的人才会去的。
今天分享的是一位在工厂工作八年的普工真实叙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的我们,同样和在公司里工作的人没什么差别。以下为了叙述方便,***用第一人称。
我是一个来自安徽阜阳的90后,爷爷奶奶今年77,身体不是很好,听他们说这不是个好年龄,一直很担心,自己能不能熬得过去。家里6口人,不到三亩的土地根本养活不了我们一家。
爸爸妈妈没法只有外出去上海打工,我成了留守儿童,初中毕业之后,因高中需要去远在23公里的县城去上,住宿费又是一大笔钱,无奈,只好跟着父母去了上海工作。
工作的地方就在上海富士康,在这里我每天都能看到慕名而来的新人,和很多干了很久的老人离开。
来到这里听的最多的就是感慨,工厂不好、领导不好、吃的差劲,自己像个机器人一样,因为我刚来就只是听听,没有加入到他们的讨论,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渐渐对工厂工作有了自己的认知。
他们来到工厂是因为贪图工厂包吃包住的稳定,是因为缺乏去市场上面奋斗的信心。是因为觉得自己学历很低只能进工厂,他们对于工厂里的人评价也都是、学历低、没有才华、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混日子的。
虽然流水线比较辛苦,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如果工厂再给缴纳各种保险等***,那就更好了,总归来说,流水线适合现在欲望不是特别强的那类人。
***如你能耐得住寂寞,干到退休,也能收货一笔小财富!
车间流水线11个人月薪三千,经理裁掉5人,产量高了质量好了,工资涨到五千,你咋看?
我说一个身边发生过的一个实际案例吧。有公司部门为了留住员工决定涨薪水,但是呢又舍不得多掏钱,就像提问者那样也是裁人,留下的人工资增长,总得算下来公司还省钱了。留下的人比之前要累些,但工资涨了不少,工作量也还能承受,按理皆大欢喜了吧,别急,公司还留了个坑。涨的薪水不是以工资名义给的,而是奖金名义,这什么意思呢?后面发生的事就有意思了,上面大领导换人了,然后为了节约开支把很多奖金大幅削减,这下好了,一朝回到解放前,但是人手也不给你重新补充,反正这么长时间你们也干下来了,人家领导认为就是之前偷懒了,压根不需要这么多人。等于是大家适应了这种工作强度后最后把工资变回去了,坑吧
给这个经理的行为点赞,裁掉不干活的,把干活的利益最大化,这样才能更大的激发大家做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公司有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养一群占着位置不干活,还得分享大家共同的劳动成果的人,这样的人会带动大家一起偷懒。
对于一个管理而言,敢于对不好的员工开刀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果对待这样的事情含含糊糊,只会让团队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甚至还落下个不会管理的名声。
(1)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没有积极性的团队,好比是蜡烛,你要不听的是敲打他,催他,并且即使你时刻注意他了,在心不在焉的情况下,也很好出好成绩。
(2)优秀的管理制度
你只有有了对应的管理制度,知道怎么奖罚员工,才能更好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多劳多得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而不是做的好的和做的差的都拿一样的待遇。这会影起员工心里的不平衡。
(3)最后的有效劳动成果
有效的劳动成员就是来源于真做事的员工,往往一个企业的产出拉低,并不是这个企业没有做事的人,而是不做事的人太多,拉低了整体的比例。
比如:一个企业有10名员工,只有一个员工每个月创造10000+的业绩,其他9个每个人只创造1000的业绩,这样就拉低了产出比例。
我就是工厂老板,管理也是我亲自管,你说这种要看实际情况,这样做会把员工积极性提高很好,你怎么说他怎么做。
但是员工要请***,离职吧,当天几个人请***你流水线还开不开,你有多余的人顶没有,新员工刚来能不能跟的上其他人的效率。
做的多了员工时间长了能不能满足这个工资。
答: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流水线11个人月薪三千,经理裁掉5个人,产量高了质量好了,工资还在五千。
你们好好的想想11个人工资都有三千,经理还裁掉5个人,产量高了质量好了,这样你们才拿五千,以为这是工资高了吗?其实是工资少了。
算一算吧,5个人三千的工资一个月1.5万了,
用1.5万给你们6个人份,每个人2千,还多出来3千那里去了啊。给经理了吗?在加上你们产量高了质量好了,多做了这么多事情,工资还越来越少了。这领导行为处事,为人不行。
还有你们有这样的经理,载员工的还不如回家让经理一个人。
建议你们全部辞职。离开坑人的公司。
以上只是个人想法,如有说错,请多多包涵,谅解,
你好我是:刻骨铭心得先机
欢迎大家关注与评论,让我们一起共同进步
谢谢🌹🌹🌹
我公司搞过“减人增效”,刚开始效果明显,工人为了多挣点钱自己加班加点干活。时间长了得不到充分休息,工作质量降低废品率上升有时还发生工伤事故。后来减下来的人又返岗了。科室和二线也搞过“减人”后来年终核算比不减人支付的工资还要多。举一例子,减掉半成品库保管员。部分工作由生产科科长兼任,部分工作由其他人负责。***的都或多或少加了些工资。不久生产科科长说忙不过来把***的工作又推了而加的薪却不能减。工作还得有人干就又聘了个保管员。所以我要说的是“减员增效”得科***用,运用不好不增效反受害。
飞机脉动生产线是什么意思?作用是什么?
其实飞机的“脉动式生产线”可以看作是传统“流水线”的一个变异版本。
所谓的流水线是什么?流水线就是人不动,机器动,站在流水线上的已派人,每个人只是做一个最简单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最大化生产效率。比如说卓别林的经典电影《摩登时代》中就有这样的场景,每个工人只负责很小、很简单、很重复的一个动作。而“流水线”这个说法就很形象了,产品一刻不停地在“流动”,每个工人站在流水边做一个小小的改动。
一件工业品想要放到流水线上生产,那么这个工业品一定不能太复杂,否则的话就没有办法分解成流水线能够承担的若干个简单的步骤;另一方面,这样的工业品一定要生产成千上万件一模一样的产品,不然的话任何一个小的改动,整个流水线都要重新设计,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显然,飞机的生产是没有办法放到流水线上。因为飞机结构复杂、生产量小、改动频繁。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流水线的优点,所以2000年的时候,美国建立起来了所谓的“脉动式生产线”,用来首先生产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这种生产方式实际上就是流水线的变种,简单来说,如果飞机没有办法把生产过程分解成特别小的部分,那就分解成比较大的部分,而生产线不再是“流水”一样,而是“脉动”的,就是飞机会停在一个位置,一群人围上去敲敲打打、装上这个、装上那个,然后时间到了,飞机再移动到下一个位置上。
下面这张图就是飞机的脉动生产线,可以看到,飞机从站位一到站位五,逐渐组装(你仔细看可以看到,每个站位上的飞机实际组装程度是不一样的)。而每次到了生产线开始“脉动”的时候,你就能够明白“脉动”是什么意思了——所有的产品一起移动到下一个站位上,然后又停下来,就好像你心脏的脉搏一样。
这样的脉动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专人负责专门的事务,并且配备自动化的设备,并且灵活性很高,如果工艺有什么变化的话,只要对人员进行培训、更换某几处的自动化设备就行了,而不需要对整个生产线进行调整。下面这张图就是美国F-35战斗机的脉动生产线。时间到了之后所有飞机都会往前走一格。
飞机脉动生产线通俗的讲就是飞机的流水生产线,在过去生产飞机是这样的,先造出一个壳,然后各个工种轮番上阵,依次进厂完成自己所属飞机部件的安装,后面工种必须等到前一个工种的人做完了才能进行自己的装配,这样的方式效率低、耗时长,而且不好进行质量管控。
而飞机脉动生产线***取的是先生产出模块化的大部件,里头所有的线缆管路全部预先铺设好,然后开始进行流水线化组装,每个节点负责飞机的一个步奏,每个节点都是重复单一工作,当一个步奏完成后,飞机生产线就进行一次脉动,生产线上的飞机调整一个位置,进行下一步的组装。
脉动生产线之所以不叫流水线作业,主要是因为飞机的生产相对于其他工业产品太过于复杂,通常都是十万、百万级别的零部件,因此在吸收了汽车生产线的优点后***取的是半固定半流动的生产模式,其所需要的生产材料都是自动化机器配送,但是组装大部分还是依靠人工作业。脉动生产线最早于2000年被美国人用于长弓阿帕奇直升机的生产,后被洛克马丁公司发扬光大于F35战斗机的生产,因为脉动生产线的极高效率,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五代战机能够达到惊人的一天一架的生产速度,造飞机就是两个字—so easy!
而我国的西飞很早就把脉动生产线技术用于了歼轰七飞豹的生产中,后来陕飞正式于2010年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数字化脉动生产线,并用于歼10、歼20、运9、运20等先进飞机的生产,目前歼10的保守产量每月能够达到5到7架左右,歼20也能够达到每月2到3架,这与美国对比虽然差距还比较大,但是随着我国对各个环节的摸索和创新,超越美国指日可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产线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生产线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