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半自动生产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半自动生产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erp生产线转产周期是什么意思?
1、手工线生产周期长要三个周期,但价格低可以灵活转产,不用转产费和转产周期。
2、半自动线生产比手工短一个周期,价格比手工贵,转产需要周期,需支付转产费。
3、全自动线生产只需一个周期,价格比半自动贵,转产需要周期更长,转产非更多。
4、柔性线生产需一周期,价格比全自动贵,无需转产周期和转产费。以上生产线一次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的一个产品。
飞机为何不能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对于飞机为什么不能流水线生产,不能像汽车一样自动装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目前市面上各型飞机订单量并不大。去年空客和波音一共生产了1608架客机。而军用大型运输机订单量更是少的可怜,就连美国C17运输机生产线都已经停产,面临被拆除的尴尬境地。总的来说全球每年生产的军民飞机加起来不会超过2000架。
2.飞机的精密度越来越高。一台汽车不过1万多个零件,而自第二代战斗机开始零件已经突破10万个,现代的电子战飞机零件更是高达100万个,在装配过程中极其复杂。飞机自重和体型相对较大,一般***用机不动人动的生产方式,一架飞机需要固定在一个地方好几个月。如果建流水线需要的场地少说也得十几甚至几十公里吧。
3.现代的飞机一般都是***用复合材料配合轻金属为主。相对于汽车的钢铁材料还是比较脆弱的。生产过程中零件太多,操作空间狭小,自动化施展不开,只有人手才是最灵巧的工具。
4.现代电子飞机不仅仅需要装备达标,后期软件调试更是相当繁琐复杂,流水线根本无法做到。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由专业人士解决。这也是造成飞机产量不高的原因。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需求量的增加,越来越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飞机的生产已经开始半流水线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脉动线就是经典案例。听说歼20也在建脉动生产线。
感谢邀请
飞机为何不能流水线生产,
流水线生产的产品有几个特点,
一产量需求大,
二相对简单,
三设计敞亮易于流水操作
飞机产量需求不太高,
相对更复杂
结构设计不敞亮,(有待改进)不利于流水线装配,
流水线产品在结构设计上更“敞亮"更“开放"更“外向“
飞机为什么不能通过流水线进行生产呢?首先,飞机是可以通过流水线生产的,但是没有公司会进行流水线生产的。
流水线主要是用来大规模生产作业的,不管是全自动流水线还是半自动流水线,它的产能都是非常巨大的,也就是说,流水线是通过产能数量的增加,减少每个产品的人工成本,从而让公司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同时,弥补进行流水线架设的巨大成本。因此流水线在汽车,电器上运用比较广泛。但是飞机的产量很低,是以几十或者几百来算的,这样数量的产能和需求量完全用不到流水线,更别提通过流水线节省的成本来降低流水线架设的费用了。
因此,飞机特别是客机一般不会通过流水线来就行生产,但是那种容纳一两人的私人飞机在未来如果是可以普及的话(像汽车一样)是有可能进入流水线生产的。
捷克ZH-29是一种什么样的半自动武器?
半自动步枪主要是一战以后,和在二战当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步兵主力***。捷克ZH-29型半自动***是捷克ZB-26型轻机枪设计师爱曼钮的又一个力作。
这把自动***的闭锁机构、枪机、还有导气杆等等部件其实都和捷克26型轻机枪是一样的。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先进武器,而且与当时我国主力轻机枪捷克26型轻机枪同源,很多零部件都可以通用。
因此,中国也在1930年购买了510支捷克ZH-29型半自动***进行测试和配备给精锐的警卫部队使用。后来东北还想仿造这种***,并且还建立了相关生产线,已经完成了原型枪的仿制工作。
但由于日军突然发动918事变,军工厂遭到日军占领而没有成功,只有那些购买的***参加了后来的抗战。后来,日军在东北军军工厂发现了这种***以后,感觉很不错,东京电气工业公司也仿造了这种***,并且还在1932年参加了日本陆军的新型***竞标。
1932年的日本陆军穷的嘬手指头,很多优先级项目都没有钱,哪有钱全面换装***,最后这个项目也就不了了知了。
美国人后来也发现了这种有10发和20发两种弹匣的半自动***,但是美军认为这种***工艺太复杂,而且对污垢非常敏感,可靠性也不理想就放弃了。德军在占领捷克以后,其实也发现了这种***,但是德军认为弹链式机枪就足够了,没必要再花很多钱去更换***。
二次大战被证明是半自动***和技术兵器主导的战争。尤其是半自动***,美军装备"伽兰德"***后,形成步兵火力的绝对优势。无论是欧洲战场的德军还是太平洋战场的日军,一线作战部队都是伤亡惨重。而伽兰德严格来说并不算完全意义上的半自动***,它的装弹方式和8发弹夹都严重限制了它的作战能力,所以美军在二战以后很快就研发出它的替代品了。然而,半自动***出现的并不算晚,捷克斯洛伐克就制造出了性能更加完善的ZH-29半自动***。这支真正意义上的半自动***还和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没有被任何国家大规模***用。也就失去了改变二战历史的机会。
由于张学良精锐部队的火力需要,催生出了ZH-29半自动***,在中国人委托下捷克***设计师埃马·纽埃尔·霍莱克设计出了ZH-29,它有不同的版本出口给张学良的是7.92×57mm型号。它***用5、10、20三种***基数的弹夹共弹(其他型号也可以用20发ZB-26弹匣,30发ZB-33j弹匣),全长仅有1100毫米。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半自动***。但是由于它的设计过于复杂导致造价太高、复杂机构在极端环境下很不可靠,太多前卫设计又让军队难以适应,最终张学良部队仅仅***购了1000支实际拿到的仅500支,中国的技术条件也没有实力仿制,注定不能改写抗战历史。
占领东北的日军获得很多ZH-29***,但是同样由于它的造价太高、机械故障太多而没有将其列为大规模发展的对象。仅仅配备给少数精锐部队甚至在和我国新四军作战中被我国缴获一支ZH-29(我的兄弟叫顺溜大概就是取材于此)。没有引起日本人的重视自然也就失去了在太平洋和美军"伽兰德"***对决的机会。如果它的机构被成功的简化,降低成本提高可靠度引起日本的大量仿制列装,足够压制手拿伽兰德***的美军步兵改写太平洋战争的历史。可惜因为同样的原因ZH-29和中日两国部队擦肩而过。
捷克斯洛伐克的公司研发这种枪并不是单纯为了满足张学良的需要,他们更希望扩大出口引起很多国家军方的重视。ZH-29和伽兰德***曾为了争夺美军制式装备订单,而激烈竞争。但是这种设计前卫的武器让美军士兵无法接受,就算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不在意它的高昂费用,它糟糕的可靠性也让它无缘美国军队的装备体系。相对来说更加可靠又更接近传统***的"m1伽兰德"赢得了美国军方的欢迎,并最终在二次大战中大显身手名留青史。
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获得38t坦克的同时,也获得了ZH-29半自动***。但是纳粹德军的陆军建设思想甚至还不如英国(英国研发恩菲尔德***特别注意加强射速和火力持久,所以***用了10发弹夹共弹),德国人天真的认为飞机坦克和军舰这些技术兵器可以彻底改变战争,掌握这些就足够称霸世界,步兵武器不值得浪费金钱和时间。纳粹只是把原有毛瑟卡宾枪加以改造就大规模装备。根本没有讲注意力放在ZH-29这种捷克斯洛伐克人的设计上去。所以德军也没有机会装备这款武器。上述任何国家大规模装备ZH-29都将改变历史,然而事实就是都错过了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半自动生产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半自动生产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