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57 生产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苏57 生产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认为苏57两台发动机之间弹仓设计很好,六代机是否可以借鉴呢?
苏57弹仓设计并不成功,有2大问题,所以谈不上对下一代战斗机有什么借鉴意义。
自苏57诞生以来就争议颇多,最主要的质疑就是隐身性能和内置弹仓设置方面的缺陷。
隐身方面,虽然不能用肉眼来扫描苏57隐身水平,但是苏57直通通的进气道中肉眼可见的发动机叶片还是暴露其隐身设计考虑不周。
至于苏57的弹仓设计,与F22、歼20一样,同样设置了机腹主弹仓和格斗弹仓,与F22、歼20相比,苏57的弹仓设计确实是思路清奇。
苏57的主弹仓位于机身两台发动机及进气道中间,分为前后串列的2个弹仓,可以挂载中距空空导弹和大型对地***。2个格斗弹仓以茧包的形式位于机翼根部,尺寸很小。
对于苏57的弹仓设置,一般来说有2个缺陷:
1、恶化机身结构强度.苏57承袭苏27机身升力体的布局(所以有人奚落苏57才是终极侧卫),这是苏27家族气动布局的基础,扁平的机身可以提供大部分升力,而发动机及进气道吊挂在机身上。这个布局虽然有着良好的升阻比,但是扁平的机身也使得结构强度不足,困扰着苏27家族。苏27SK的机身寿命仅为2500小时,苏30加强了内部结构之后机身生命增长到4000小时,而同期的西方三代机机身寿命普遍在6000小时以上。俄罗斯在苏35这个型号上实现了6000小时,但是美国已经把F15X的寿命提升到20000小时。
而苏57的弹仓相当于在本来就比较薄的机身上又挖了一个大开口,进一步恶化了结构强度,也不利于提高机体寿命。
说su57战斗机这种两台发动机之间布置串联式主弹仓的设计很好的人怕不是脑子有问题。(说su57没弹仓的同上,第三张是俄罗斯公布的su57实战资料)
su57战斗机这种弹仓布局是俄罗斯在极尽无奈之下的选择。
首先苏57战斗机沿袭了su27系列的气动布局。甚至于可以说就是拍扁的苏27。(j20和f22虽然说也存在技术沿袭,但是明显是全新平台)
依旧***用了中央升力体布局。也就导致su57战斗机的中部是比较薄的。
所以说在安装上一个弹仓以后,还有多少空间能给机体内部的油箱,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并且升力体布局在中间那个凹陷部位会有大量的气流高速通过,所以说如果在高速飞行时su57战斗机贸然开启主弹仓的话,主弹舱的舱门,很可能会被吹飞。
所以直至俄罗斯公布了su57在叙利亚,打开弹仓并发射导弹的视频才平息了这个争论,但是接下来的就是有人说速度极可能无法在超音速状态下发射导弹。
更何况su57战斗机的隐身化修形比较糟糕。所以它就像导弹,带的多有啥意义?
更何况su57在一般情况下,可是以***导弹的形象示人的。
其次su57那两个茧包里面能塞下格斗弹?严重怀疑
噗……谁这么说谁脑瓜子就一定有问题!
苏57之所以会***用有别于歼20、F22的机身主弹仓结构的前后串联式贯通式弹仓设计,是因为其***用了毛子一贯的“中央升力体气动布局、薄机身结构”所导致的。
苏57实际上是等于延续了苏霍伊在“侧卫”系列上的很多优秀设计,比如“不稳定一体化三翼面布局”、“翼身融合中心翼设计”以及最关键的“中央升力体气动布局”。
所以很多人认为苏57是改进版的苏27也不无道理,但为就是这些沿袭性的设计,也让苏57在很多五代机关键性能上有非常大的问题。
其中除了隐身能力不好之外,就是主弹仓的设计,因为中央升力体薄机身设计最大问题就是结构脆弱,在历史上***用这一设计的苏27原型机T-10及F14都发生过空中解体事故。
而苏57的内置弹仓设计,就更必然会挤压机身结构空间,让机体主结构更加脆弱,为什么从苏57原型机T-50测试时起,我们就几乎看不到其打开内置弹仓的设计?
就是因为在T-50一号原型机试飞时,内部弹仓空腔造成空中开舱试飞过程中受到瞬时强烈气流冲击,发生机体主衍梁严重变形事故,后来导致其后四架原型机被迫在弹仓结构处加装衍架来加固。
▲苏57机身纵向剖面图,不算内置弹仓空腔,主机身结构是极薄的。
而当年苏霍伊在PAK FA“未来战斗航空系统”竞标胜出后,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在其风洞测试的时候,就曾提出过这个问题,为此T50机身主结构***用了75%的钛合金进行加固,结果在实际试飞测试中发现还是不行。
而未来六代机的技术标准现在各国还处在前期探索之中,暂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根据传统武器“速度更快、威力更大、空间应用更广、技术更先进”的发展方向上看,未来高超声速巡航、空天一体很可能会六代机技术发展的主流,而苏57弹仓这种迫于无奈才做的失败设计,估计很难应用在未来六代机上。
那个说好的一定是俄罗斯人吧?
F22机身一览,看下图F22机腹平整没有突出物,且发动机包裹在机身内。
歼20机身一览,可以看见歼20机腹跟F22一样平整没有突出物,且发动机一样包裹在机身内。
下面是苏57机腹,俄罗斯引以为傲的中央升力体设计,让苏57两台发动机***在外,并且突出物和缝隙过多。
苏57不仅缝隙多而且大歼20和F22关弹仓看不出有缝隙。
这种弹仓在两个发动机之间的设计,第一大毛病就是结构强度问题,第二大毛病就是雷达反射面积大,第三大毛病就是投弹比歼20 F22更困难。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六代机应该在起飞、亚音速、超音速、高超音速状态下都具有稳定的操作性,且最高速度要达到6马赫。
分为有人版跟无人版,此外全频全向隐身,更高级的综合航电系统,更强的机载武器如激光武器,离子束武器是六代机的标配,而且加装人工智能核心,引入变循环发动机必将是其发展方向,具备远超目前五代机的打击范围和隐身性,你跟我说借鉴苏57的两台发动机之间的弹仓设计怕是想多了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57 生产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57 生产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